目前,有50个大棚投入使用,鲜菇已上市并产生效益。
我很期待再过几天在昆明上大学的儿子回到新家来,一家人欢欢喜喜庆新春。政府对我们少数民族同胞特别关心,手把手地教会我们使用电器、叠被折衣,向我们宣传各种生活技能常识、安全知识,还帮我们找工作。
我们一家近20口人一直住的茅草屋,去村委会要走三四个小时崎岖不平的山路,孩子每天上学都是天不见亮就得出门。现在好了,小区内新运营的超市、水果干果店、菜市场货物齐全,完全能满足我们的生活所需。特别感谢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政策,让我们一大家子人全都走出大山,搬进县城。当穿梭繁忙的公交车载满购置年货的往来人群。当易地扶贫搬迁进城的群众接过县书法家协会的老师们精心书写的吉庆春联。
当2020年春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红光新区广场拉开帷幕,永善县红光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年味一天比一天浓郁。他说:我们世世代代居住的坪厂村海拔2800米,高寒贫穷是从小就刻在我们身上的标签。本次云南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活动由云南省委网信办主办,昭通市委网信办、曲靖市委网信办、怒江州委网信办协办,云南网承办。
在务工上,园区优先从易地搬迁户中录用,1000个大棚建成后,按一户一棚,可解决1000名群众就近就业。魏永翔说,为了全力推进安置区建设,昭通市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总指挥长,市委副书记为分指挥长,全市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指挥部,高位谋划、整体推进,目前,市政道路、一水两污、学校、医院、扶贫车间等配套建设正稳步推进,已建成马铃薯良种扩繁基地1.5万亩,蔬菜大棚2072个,水果胡萝卜基地1100亩,首批986户4814名易地搬迁群众已陆续入住新居。今年25岁的袁兴洪,原是鲁甸县乐红镇红布村的村民。一家五口围着电热桌有说有笑,暖意融融。
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1月10日,邓贵银一家搬迁至靖安新区滨江社区2区1幢1单元1002室。11家云南省重点网络媒体将通过网站、微信、微博、手机报等平台,进行文字、图片、视频、直播、专题、H5等全景式融媒体宣传报道,多角度呈现了昭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不让一个贫困地区落伍的决心与干劲,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浓厚氛围。
当记者走进靖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刘正堂家时,宽敞明亮的新房子,干净整洁的新家园,使得从深山里走出来的刘正堂满心欢喜。在刘正堂家中正门上挂着一幅春风送暖承国运,致富发家谢党恩的对联,刘正堂65岁的老母亲王继润乐此不疲地说:住了一辈子的土房子,如今,感谢习主席,感谢共产党,给了我们新房子,他为我们完成了我们作为父母不能为子女的完成的心愿。目前,有50个大棚投入使用,鲜菇已上市并产生效益。安置区的工期特别紧,2018年冬天开工,但工程桩是2019年3月份才正式打下,仅用9个月时间就完成118栋安置房封顶断水,非常不容易。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红布村地处大山深处,山高坡陡。邓贵银今年57岁,家里有4个儿子。(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聂孝美 )。
回忆起此前在外漂泊不定的生活,看着现在属于自家宽敞明亮的大房子,袁兴洪脸上透着苦尽甘来的笑容:10多年来,终于可以和父母、妹妹一起过个春节了,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这个春节能在新房里,团团圆圆过新年。目前,昭通近400多家机关单位、酒店、企业、学校食堂通过多次比较、斟酌,选择了小鲜当家配送菜品。
13日,采访团走进位于昭通市昭阳区靖安镇洪家营村,距离昭通市主城区28公里,全国最大的跨县安置区——靖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从大关县吉利镇营底村新坪村搬迁来的邓贵银和工友们正在卖力地拣装刚收割的上海青、菜台、雪斗白等蔬菜,工人们有说有笑, 欢欢喜喜地说着:只要干一天,就有一天的钱,70块一天,还包午饭,挺划算的。
记者了解到,鲁甸县粤旺食用菌产业园一期总建设大棚500个,每个大棚可种植菌棒6000棒,每菌棒可产2.5市斤鲜菇,每年种植两季,总产值15000公斤。1月13日—14日,由中央驻滇新闻媒体及省内主流新闻媒体记者组成的2020年云南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脱贫攻坚一线见闻采访团,赴昭通市昭阳区、鲁甸县,走到了脱贫攻坚最前线,记录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生动故事,挖掘了扶贫干部忘我奉献的感人事迹。记者了解到,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位于鲁甸县东部,占地3700亩,计划总投资53.08亿元,承接搬迁安置规模8489户36345人。食用菌种植投资周期短、见效快、效益好,就是供不应求。见到记者时,邓贵银激动不已地说:今天是第一天上班,要加油干,攒钱给娃儿娶媳妇。接下来,鲁甸园区将持续发力,重点解决安置区建档立卡户劳动力就业,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14日清晨,记者在昭通市富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当地赫赫有名的小鲜当家看到,菜品分拣工人早早起床,在安检人员检测、留样的基础上,对即将发往的各家合作商定点配送的菜品进行分拣、包装等处理。贴对联、挂灯笼,买家具……14日,采访团来到了鲁甸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距春节还有10天,卯家湾已是年味浓浓。
小鲜当家的总经理金伟介绍,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经营模式,从下单到配送价格透明,由于是基地直供,不但价格便宜,还避免了食材的损坏。虽然这个季节,已经不是苹果采摘期,没有了硕果累累的丰收场景,但是当记者走进果园,看到漫山遍野的果树时,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昭通市发改委副主任、靖安安置区临时党工委常务副书记魏永翔告诉记者,靖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主要安置昭阳区、大关县、永善县、彝良县、盐津县、镇雄县等6县区搬迁群众9256户40549人(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燕/文 通讯员 胡峻 陈玉云/图)。
胡峻告诉记者,这次活动开展以来,不论走到哪个安置点,不论天气是阴是晴,前来拍摄全家福的群众都是笑容满面的,一张张笑脸在他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能参与记录下无数个幸福的瞬间,对于他来说特别有意义,这个冬天也温暖无比。在单位的统筹安排下,从1月8日开始,胡峻和他的四名同事组成了全家福拍摄小分队,他们带着电脑、相机、打印机、塑封机、A4相片纸,分别前往全市8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给易迁群众拍摄、制作全家福。每到一处安置点,当地县文化局和安置点社区都积极支持、配合他们的工作,社区工作人员负责组织易迁群众前来拍摄。每到一处安置点拍摄,同事李霞都会利用群众排队等候的时间,给群众做传承中华美德、共建美丽社区——自强、诚信、感恩的宣讲。
全家福拍摄是昭通市文化和旅游局新春送温暖、文化进万家活动之一,8个安置点共计送出全家福760张。同事刘健负责打印,胡峻和同事陈玉云负责拍摄,组长杨权负责现场统筹和安排。
为了方便群众,全家福的拍摄均是现拍、现打印、现塑封,现场第一时间送到群众手里。1月20日这天,他们来到靖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这是全家福拍摄的最后一站。
胡峻告诉记者,在盐津县水田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拍摄的时候,因为电源的原因,打印机只能放到一楼易迁群众住户的家里,他们的热情深深地打动了胡峻和他的同事们每到一处安置点拍摄,同事李霞都会利用群众排队等候的时间,给群众做传承中华美德、共建美丽社区——自强、诚信、感恩的宣讲。
胡峻告诉记者,在盐津县水田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拍摄的时候,因为电源的原因,打印机只能放到一楼易迁群众住户的家里,他们的热情深深地打动了胡峻和他的同事们。同事刘健负责打印,胡峻和同事陈玉云负责拍摄,组长杨权负责现场统筹和安排。每到一处安置点,当地县文化局和安置点社区都积极支持、配合他们的工作,社区工作人员负责组织易迁群众前来拍摄。1月20日这天,他们来到靖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这是全家福拍摄的最后一站。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燕/文 通讯员 胡峻 陈玉云/图)。全家福拍摄是昭通市文化和旅游局新春送温暖、文化进万家活动之一,8个安置点共计送出全家福760张。
在单位的统筹安排下,从1月8日开始,胡峻和他的四名同事组成了全家福拍摄小分队,他们带着电脑、相机、打印机、塑封机、A4相片纸,分别前往全市8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给易迁群众拍摄、制作全家福。胡峻告诉记者,这次活动开展以来,不论走到哪个安置点,不论天气是阴是晴,前来拍摄全家福的群众都是笑容满面的,一张张笑脸在他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能参与记录下无数个幸福的瞬间,对于他来说特别有意义,这个冬天也温暖无比。
为了方便群众,全家福的拍摄均是现拍、现打印、现塑封,现场第一时间送到群众手里为建设者创造新春与家人沟通的新方式,搬迁群众、建设者们随时都可以进入移动照相馆,在新年的鲁甸定格下一张有着特殊意义的纪念照,通过网络立即下载和打印,传递给亲人,分享快乐。